课程名称 |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 | |||||
课程代码 | 130110010080 | 英文 类别代号 | BIOL | |||
授课对象 | 生物科学专业 | 适用年级 | 本科三年级第二学期 | |||
课程类型 | 学科或方向性课程 | 课程课型 | 理论课和实验课 | |||
总学分 | 总学时 | 授课 | 讨论 | 实验/上机 | 实践 | 其他 |
3 | 64 | 32 | 0 | 32 | 0 | 0 |
先修课程 | 普通生物学 | |||||
一、课程简介 | ||||||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农学和林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植物在整个生活周期中,如何在遗传因子控制和外界环境影响下,通过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而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有序进行生长发育的规律和机理。主要内容包括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无机物的同化与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及转化等在内的植物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过程,以及植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何通过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对环境变化做出特定的的生理反应以顺应环境变化和形成逆境的的适应和抵抗能力。 | ||||||
二、培养目标 | ||||||
本课程主要研究植物在整个生活周期中,如何在遗传因子控制和外界环境影响下,通过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而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有序进行生长发育的规律和机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掌握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技术方法、原理及其操作步骤,熟练使用各种相关的仪器设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开展实验设计并完成实验过程。 | ||||||
三、教学方法 | ||||||
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进行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 以现场讲解和一对一指导开展实验课教学。 |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 ||
章(或节) | 主要内容 | 学时安排 |
绪论 | 2 | |
实验一 | 实验安全教育 实验分组 清点清洗器皿 | 4 |
第一章 水分生理 | 植物细胞吸水 植物吸水 蒸腾作用 | 2 |
第二章 矿质营养 | 矿质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营养 | 2 |
实验二 | 配置组织培养所需试剂和培养基并灭菌 | 4 |
第二章 矿质营养 | 跨膜运转机理 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利用 | 2 |
第三章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器官和光合色素 | 2 |
实验三 | 植物组织培养 | 4 |
第三章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原初反应 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 2 |
第三章 光合作用 | 卡尔文循环 C4途径和CAM途径 光呼吸 | 2 |
实验四 |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 4 |
第四章 呼吸作用 | 植物生物氧化 末端氧化酶 植物呼吸代谢多条途径 | 2 |
第五章 物质运输 |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分配 运输形式、速度、机理 物质在体内的分配 | 2 |
实验五 | 植物信号转导 信号、受体和跨膜信号转导 胞内信号分子和信使系统 | 4 |
第六章 信号转导 | 植物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 | 2 |
第七章 植物激素 | 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 2 |
实验六 | 植物光合作用能力分析 | 4 |
第七章 植物激素 | 细胞分裂素、乙烯及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 2 |
第八章 光形态建成 | 光形态建成 光敏色素 | 2 |
实验七 | 植物SOD酶活性的测定 | 4 |
第九章 植物生长 | 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大周期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 2 |
第十章 植物开花生理 | 花器官的形成生理 植物的开花生理 植物的春化作用 光周期对开花的影响 | 2 |
实验八 | 实验总结 | 4 |
第十一章 植物逆境生理 | 植物的适应性 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对逆境的生理响应机制 | 2 |
合 计 | 64 | |
五、考核方式与要求 | ||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占40%)和期末成绩(占30%)组成。 平时考查成绩(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讨论、课后作业,共占30%)、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共占40%)和考试成绩(占30%)构成。 | ||
六、选用教材 | 1、《植物生理学》潘瑞炽(第七版)高教出版社;2012 2、《植物生物学实验》陈德海等(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 | |
七、参考书目与文献 | 1、植物生理学 (第二版),武维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 2.植物生理学 (第一版),王三根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 | |
八、课程网站等支持条件 | http://course.xmu.edu.cn | |
九、其它信息 | ||
大纲制定者:徐虹 大纲审定者: 大纲制定时间:2018/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