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4、生命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心的运作方式以及工作人员的实验操作,目标是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以预防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本制度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安全工作组修订。本制度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和香港大学流感研究中心(HKUIRC) 的安全操作手册,并依照本室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本制度将根据最新的研究和文献信息进行及时修改更新。
由中心生物安全工作组负责定期组织对实验室全体成员进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培训。必须保证实验室全体成员充分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熟悉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验工作。
主要内容:
一.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形式
二.生物危害评估规定
三.生物实验安全技术规范
四.日常维护的安全注意事项
五.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规定
六.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七.消毒和灭菌技术规范
一、中心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形式
1.中心生物安全工作组
中心生物安全工作组由组长、副组长、委员组成。工作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进行生物危害评估,确定生物安全管理级别以及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保证这些规章制度获得严格的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实验管理、安全管理、技术操作手册等方面。工作组要定期进行工作回顾,根据需要更新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工作组定期或不定期向各种相关领域的专家、地方或国家管理部门就相关生物安全问题进行咨询。工作组定期组织对实验室全体成员进行生物安全的学习培训,保证实验室全体成员充分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熟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日常实验工作。
中心生物安全工作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左正宏(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授)
副组长: 石艳(实验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陈祥仁(实验中心副主任、高级实验师)
组 员: 陈林姣 高级实验师
赵扬:高级实验师
王忠安:高级实验师
柯莉娜:高级实验师
吕良炬:高级实验师
苟立新:实验师
各成员在生物安全工作组中的职责:
组长:协调组织
根据需要组织并召开生物安全工作会议(全体工作组组员参加);
根据需要组织并召开生物安全扩大会议(由实验室全体人员参加);
协调工作组内的各项工作。
副组长:日常管理
全面检查实验室工作场所以确保其符合安全规范标准;
定期汇总内部生物安全检查结果,包括实验室设计规划、实验技术方法、实验材料、各类药品及仪器设备等;
负责调查生物安全事故,应向安全工作组提交事故发现和处理的报告;
建立规范以记录感染物质的接受、移动及处理过程;
在地方性或国家性的视察团体代表到来时负责陪同及进行情况说明;
建立“on call”责任系统制度以应对正常实验时间以外发生的紧急事件;
根据情况敦请组长召开生物安全工作会议或生物安全扩大会议。
其他组员的职责:
王忠安:菌种库的保藏,人员培训
负责对新进菌种进行安全审查,并将结果及时向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汇报;
保藏菌种;
负责编写菌种目录,并完成菌种背景资料。
协助调查研究所有事故及意外;
新进人员安全培训,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获得及时和充分的指导和培训,使其明白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同时确保所有参加实验的人员都有处理感染性物品的能力;
协助生物安全工作组研究分析实验研究中的可能涉及的生物安全问题。
陈林姣、柯莉娜:危险药品及材料
负责毒种及感染性材料的保藏及管理;
定期对各类药品及实验材料进行安全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向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汇报;
当引入新的药品及实验材料时,对其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及时向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汇报及负责保管相应资料;
确保有感染性的废物在丢弃前都经过有效的安全处理;
协助调查研究所有事故及意外;
协助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研究分析实验研究计划、流程和操作程序中的可能设计的生物安全问题。
吕良炬:动物材料安全
对实验室要用到的动物源材料进行生物安全研究,并将结果及时向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汇报;
协助调查研究所有事故及意外;
协助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研究分析实验实验中的可能涉及的生物安全问题。
苟立新:信息更新
随时关注国家及地方的各项相关安全法规及其变更,及时汇报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
在地方性或国家性的当局或法规制定团体代表到来前及时通知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
协助调查研究所有事故及意外;
协助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研究分析实验研究计划、流程和操作程序中的可能设计的生物安全问题。
赵扬: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2.生物安全工作组工作会议
对于讨论日常生物安全相关事宜的会议,由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提议并组织召开,全体工作组成员参加。会议召开至少需要半数以上成员参加。议题的表决采用简单多数原则。
对于涉及重大生物安全问题的会议(包括生物安全事故处理、安全事件纠纷仲裁、建立新的安全措施、更改安全技术规范及一切与生物安全事务相关的奖惩),由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提议,由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组织并召开,全体工作组成员参加。议题的表决采用绝对多数原则(全体成员2/3同意或否决)。
对于工作组成员变更及各自职能的改变的会议,可由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或组员提议,由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组织召开,全体工作组成员参加。议题的表决采用绝对多数原则。
3.中心生物安全扩大会议
由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组织召开,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主要用于通知重要安全事宜、宣布事故处理报告等,一般不做任何表决。
4.临时替代规定
由于各种原因,生物安全工作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不在实验室或无法执行其相关职能,可由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或本人指定他人经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同意后暂代其执行职责,一般情况下被指定的人也应该是生物安全工作组成员之一。
如果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在一段时间内不在实验室或无法执行其相关职能,可由生物安全工作组副组长全权负责相关事务。
如果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和副组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在实验室或无法执行其相关职能,须指定一名组员为临时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
实验室所有的工作人员也同样要对实验室安全负起自己的责任。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有义务为自己和同事的安全负责。实验室希望每名工作人员都能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工作,避免由于不安全不健康的环境或操作而导致自身或他人的危险。当出现不安全的操作或情况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
二.生物危害评估规定
1.生物危害评估组织体系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生物危害评估由中心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负责组织中心生物安全工作组成员、实验室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进行。评估对象主要是目前中心内所操作或保存的微生物(包括菌种、毒种)和各种感染性材料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等级及相应应采取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在进行过生物危害评估后,应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和文献信息不定期地或定期进行重新评估和修订。
注:使用者应预先提交有毒有害生物使用申请报告,交由中心生物安全工作组审核。
具体组织形式和工作流程:
组长:负责监督及时和全面地进行生物危害评估,按中心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的提议召开生物安全工作组会议。
副组长:负责提出召开生物安全工作组生物危害评估会议的要求,主持会议,并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形成评估报告和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生物安全工作组成员:参与会议讨论,进行生物危害评估。
实验室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会议讨论,进行生物危害评估。
2.生物危害评估方法
2.1 对实验中涉及的微生物进行分级
微生物根据其危险程度可分为4个级别(表一)。根据表中的数据确认实验中涉及的微生物的危险程度。
表一:微生物的危险级别分类
危险度 | 个体和群体危险性 | 描述 |
I类 | 对个体或群体低或无危险 | 该类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无致病性。 |
II类 | 中等个体危险,低群体危险 | 该类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有致病性,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群体、家畜和环境的危险度低。实验室内的泄漏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感染,但具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
III类 | 高个体危险,低群体危险 | 该类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有严重的致病性,但不易从感染个体再扩散。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IV类 | 对个体和群体有高危险性 | 该类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有严重的致病性,并且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快速传播。尚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
2.2 对实验中涉及的微生物进行全面的评估
进行微生物危险评估时由于部分微生物的文献资料尚不充足可能无法进行全面的危险评估,因此还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病原体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危害发生后的后果;
――天然的感染途径;
――其他的可能感染途径,如来自于一些实验操作(肠胃外进入、空气传播、吞入);
――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浓度和操作时高浓度样品的体积;
――是否存在合适的宿主(人或动物);
――关于实验动物的研究和关于实验室来源感染的报告或临床报告;
――所安排的相关实验(浓缩、超声处理、烟雾化、离心等);
――对已知的可进行有效治疗的微生物进行任何的扩展其宿主范围或改变药物敏感性的遗传操作;
――本地的预防和治疗能力。
2.3 对不明生物样品的评估
在有足够信息的情况用上述的方法进行危险评估是十分有效的。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所获得的信息不足于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例如在处理一些临床样品或野外收集的疫情标本时。在这些情况下,对样品进行操作时应谨慎地采用一些保守的措施。
――目前已经采用的通用的主要生物安全事项,采用保护性的装备,如手套、工作服、眼罩等。
――在对样品进行操作时最低应采用生物安全2级的保护措施。
――样品的运送应符合国家或国际的规定。
了解以下信息有助于确定操作这些样品的风险:
――关于相关患者的医疗数据;
-- 流行病学数据(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的传播途径,其他疫病爆发的调查数据);
-- 样品来源地的地理学信息。
2.4 对遗传修饰微生物的危险评估
对遗传修饰微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microorganisms,GMMOs)进行危险度评估时,必须注意评估时要包括潜在危害的程度和危害结果的严重性,以及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如果操作对象是一种低危害性且已被充分认识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可以很快得出评估结果,并可以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描述,例如“很显然风险程度是低的”或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十分足够的”。而对于一种具有较大危险性且有许多方面尚不清楚的微生物,这种评估就必须广泛且全面,并十分注意要获得和掌握最新的研究数据。评估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宿主/受体相关的危害
――宿主的易感性
――宿主的致病性,包括毒性、传染性、毒素产生和宿主范围的变化
――受体的免疫程度和免疫系统的状态
――结果的严重性
B.插入基因导致的危害
假如插入的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可能带来危害的生物活性,就必须进行危险评估。
――毒素
――细胞因子
――激素
――基因表达调控因子
――毒性因子或增强子
――抗性基因
――过敏原
考虑这些情况时应该注意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C.致病性状的改变带来的危害
许多情况下并没有对某些可产生危害因子的基因进行修改,但仍可引起非致病或致病性状的改变,如对正常基因的修饰可能会改变致病性。在鉴定这些危害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此处所列尚不全面,需要补充)
――是否增加了感染性或致病性?
――插入外源基因是否会导致受体中沉默基因的恢复表达?
――外源基因的编码产物是否是来源于其他机体的致病性决定因子(细菌毒素、整合因子、膜糖蛋白和脂多糖的表面结构)?
――假如外源基因包含致病决定因子,其给受体微生物带来的致病性是否能被预知?
――是否有治疗手段?
――遗传修饰后的微生物对抗生素或其他治疗性药物的敏感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是否具有可消灭修饰后微生物的手段?
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包括是否存在潜在的致癌基因,以及所使用的相关细胞株的潜在危害性如某些未知因子的存在。
三.中心生物实验安全技术规范
1.实验样品的安全操作
在实验室内以不合适的方式收集、传递、接收样本,对操作者本人会带来很大的危险。
A.样品的容器:
样品的容器可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必须十分结实,当正确地盖上盖子或塞子后不会发生泄漏。在容器外壁不能有样品残留。容器必须正确地标记以便于辨认。容器内样品的说明书不得包裹于容器上,而应放置在一个独立分离的可防水的地方。
B.利用工具传送样品:
为了避免意外的泄漏和溢出,应使用二级容器例如盒子,和合适的架子保证样品容器正立。二级容器可用金属和塑料制成,能够被高压消毒及抗化学消毒。二级容器必须经常性地消毒。
C.样品的接收:
指定一个固定的房间用于样品接收。
D.包装的打开:
接收和打开样品包装的工作人员必须注意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必须接受充分的训练,采纳全部注意事项,特别在处理破损或泄漏的容器时。样品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包装。要准备好消毒剂以备随时使用。
2.移液器的使用和移液操作
严格禁止用嘴进行移液操作;
所有的移液器都带有棉花塞以减少移液操作的污染;
不能在有感染物的液体上吹气;
感染性物质不能通过用移液器反复吹吸进行混合;
不能用力用移液器排放液体;
被污染的移液器必须完全浸泡在合适的消毒液中,该消毒液放置于一个坚固的容器中。在做任何处理前必须在消毒液中浸泡18-24小时;
废弃枪头的收集容器必须放有消毒液;
注射器不能被当作移液器使用。
9.为避免偶然发生的感染物质的滴漏事故,在工作区需准备消毒液浸湿的布片或吸水纸,在使用后必须消毒或作为感染性废物处理。
3.避免感染物的扩散
为避免微生物转接环中转接物的脱落,环的直径应2-3mm且完全闭合,环柄长度不应超过6cm以减小振动;
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处理的、丢弃的样品和培养物应放于防漏容器中,例如实验室垃圾袋。
每次工作后工作区域必须用合适的方法净化。
4.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参阅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和限制应该解释给所有可能的使用人员。应给工作人员分发文字形式的操作方法或安全或操作手册。特别要申明,安全柜不能保护操作者免受溢出、破损或差的试验技能所造成的风险。
安全柜如果工作不正常一定不要使用。
安全柜在使用中玻璃观察面板一定不要打开。
安全柜中的仪器和材料一定要保持最少,不要阻塞柜中的空气循环。材料在放入柜中的工作区域之前要进行表面净化。
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在工作面的中间和后部进行,应通过观察面板可看到。
操作者后面的走动应尽量减少。
操作者不应该胳膊频繁进出而干扰空气流动。
前面的透气孔不要用短笺、吸管或其他材料堵塞,因为这会破坏气流,可能引起材料污染和操作者的暴露。
工作完成和每天结束时应该用适当的消毒剂擦拭生物安全柜表面。
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柜的风扇至少应运行5分钟。
5.避免吞入感染物及接触到皮肤和眼睛
微生物操作中产生的大颗粒和液滴会快速沉积于工作台表面和操作者的手上,应戴上一次性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避免接触到嘴、眼睛和脸。
在实验室一定不能消费或储存食物和饮料。
实验室不应咀嚼口香糖。
实验室里不应使用化妆品。
在任何可能引起有潜在感染能力的物质飞溅的操作中,应遮挡住或保护脸、眼睛和嘴。
6.避免被注射入感染物
细心地进行操作,避免用破损或者有缺口的玻璃器具进行接种,尽量应用塑料器具;
注射可能来自皮下注射针头、玻璃巴斯德吸管和破玻璃的意外事件;
针头不要翻新使用。用过的针头应丢弃到有盖的防刺穿的容器中。
7.血清分离
只有经过正规系统训练的人员才可以进行此项工作。
操作时应戴上手套,以及保护眼睛和粘膜的保护装置。
好的操作技术可以避免飞溅和气溶胶或使其降到最低。血液和血清应该用吸管吸取而不是倒,绝对禁止用嘴吸吸管。
使用后,吸管应完全浸没于次氯酸盐或其他消毒剂中。处理或清洗灭菌以便再使用之前吸管应泡在消毒液中至少18小时。
含有血凝块等要丢弃的标本管应放于适当的防漏容器中进行高压灭菌或焚烧。
消毒剂应该可随手拿到以清理飞溅和溢出。
8.离心机的使用
离心机应按照生产厂家的指导操作。
离心机应放置合适的高度,使得低于平均高度的工作人员也可以看到离心腔,以正确放置转头。
离心管和在离心机中使用的标本容器应用厚壁玻璃或更合适的塑料制成,用前要检查有无缺损。
管子和样品容器应安全地盖上盖子(可能的话用螺口盖)进行离心。
离心管一定要在生物安全柜中加样、平衡、密封和打开。
离心管和转子应通过重量配对,与管子正确地平衡。
应该按照生产厂家地指导留液面和离心管边缘的空间。
平衡空转子使用蒸馏水。
危险达到3和4的微生物一定要使用可密封的安全杯。
应每天检查看是否有腐蚀和小裂缝的迹象。
每次使用后都应清洁转子、转头和离心机内腔。
使用后,转子应倒置存放,以排出平衡液体。
感染性的、空气传播的颗粒使用离心机可能会被吹出来。如果离心机放在传统的前方开放的一级或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这些颗粒飞行的速度太快不会被安全柜的空气流束缚。三级安全柜中的封闭离心机防止放出的气溶胶四处扩散,但是好的离心机技术和盖好盖子的离心管提供了足够保护,避免接触感染性的气溶胶和分散的颗粒。
9.均质器、摇床、混合器的使用
家用(厨房)匀浆器不能用于实验室,因为可能会泄漏或释放气溶胶。用实验室混合器和匀浆机更安全。
盖子和杯子或瓶子应良好,没有裂缝和变形。盖子应合适并且垫圈应良好。
在操作匀浆器、振荡器和超声波仪过程中导管内会压力上升,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气溶胶可能从帽子和导管间放出。推荐使用塑料的特别是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导管,因为玻璃导管可能破裂,放出感染性物质并且可能伤到操作者。
在使用中,匀浆器、振荡器和超声波仪应该用结实的透明塑料套盖上,用后塑料套应消毒。只要有可能,这些机器就应该置于生物安全柜中覆盖在塑料套下操作。
操作结束后容器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
10.冰箱和制冷机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冰箱、低温制冷机应该定期除霜和清洁,清除在储存中破损的安培瓶、试管等,清理中应该戴面罩和厚的手套。清理后,内表面应消毒;
所有保存于冰箱中的容器都应清楚地标明其内容物名字、保存日期和保存人的名字。没有标签和过时的材料应高温灭菌后丢弃;
保存的物品一定要有详细目录;
不能防爆的易燃溶液不能保存在冰箱中,这样的提示应置于冰箱门上。
11.装有冻干感染物的安瓿的打开
打开装有冻干物质的安瓿时要小心,因为安瓿中的物质可能在较低的压力下,突然进入的空气可能将部分物质吹入大气中。安瓿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推荐用以下的程序打开安瓿。
首先净化安安瓿的外表面。
如果有棉花或纤维塞,靠近其中部的管上做一个文件标记。
在手上垫上一块酒精浸过的棉花后拿住安瓿,从标记处断开安瓿。
轻轻移去上部,将其作为受污染的物质处理。
如果塞子依然在安瓿中的物质的顶部,用无菌镊子将其移去。
向安瓿缓慢加入液体重悬,避免起泡。
12.装有感染物的安瓿的保存
装有感染性物质的安瓿千万不要浸入液氮,因为将有裂缝和未密封好的安瓿取出时可能会发生破裂和爆炸。如果需要特别低的温度,安瓿应只能保存在液氮的气相中。另外,感染性物质应保存于低温冷冻箱或干冰上。在将安瓿从冷藏处拿出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戴眼罩和手套。
用这些方式保存的安瓿取出时应对外表面进行消毒。
13.处理血液、体液、组织或排泄物时的特别注意事项
下面列出的注意事项用于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免受血液中病原体的感染。
收集、标记和运输标本
应遵照通用的注意事项,所有的步骤都应该戴手套。
应该由受过训练的人员从病人和动物收集血液。
对于静脉切开术,应该用一次性的真空装置(可以使得血液直接收集到有塞子的运输和/或培养管,使用后自动报废针头)代替传统的针头和注射器。
管子应放在适当的容器中运到实验室和实验室的工具中。要求表格应放在分开的防水袋子或封套中。
接收人员不应打开这些袋子。
实验室密封
1.诊断工作可以在基本实验室(生物安全2级)完成,最好在专门用于此目的的实验室完成。
2.涉及感染性微生物大体积或高浓度传播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可能需要生物安全3级或密封水平更高密封实验室。
打开标本管和样品物
1.标本管应在一级或二级生物安全柜打开。
2.必须戴手套,也推荐进行眼睛和粘膜保护(护目镜或隔离罩)。
3.防护服外应加塑料围裙。
4.应垫一张纸或纱布去拿塞子以防喷洒。
玻璃和锐器
1.尽量用塑料代替玻璃。只有实验室级(硼硅酸盐)玻璃可以使用,任何有缺口和裂缝的器具都应该丢弃。
2.皮下注射针头一定不要作为移液管,可以使用钝的套管。
用于显微检查的薄膜和涂片
显微检查中对血液、痰液和粪便样品进行的固定和染色不一定杀死涂片上所有的生物体和病毒。这些物品应用镊子操作,适当储存,处理前要消毒和/或高压灭菌。
自动装置(超声波仪,涡旋混合器)
1.装置应该是封闭型的,以防液滴和气溶胶的扩散。
2.废水应收集在封闭的导管里以进一步高压灭菌和/或处理。
3.每次使用后装置都应该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消毒。
组织
1.应该使用福尔马林固定液。小的标本――例如来自针头活组织检查的标本――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固定和净化,而大的标本可能需要几天。
2.应避免冰冻切片,如果实在需要进行冰冻切片,应遮盖低温箱并且操作者应戴安全罩。要清除污染,仪器的温度应升到20度。
清除污染
推荐用次氯酸盐和高浓度的消毒剂清除污染。用于一般使用时,新鲜配制的次氯酸盐溶液中氯含量应达到1g/L,用于清除血液溢出时应达到10g/L。也可以使用戊二醛净化表面。
四.中心日常维护的安全注意事项
1.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维护
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是安全程序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日常维护,出于方便同时也考虑到安全因素,由赵扬统一负责,安排实验室内部人员完成。当需要实验室外的工程人员进行特定工作时,最好能让他们对实验工作性质有一定了解。当他们在实验室内工作时,需要实验室工作人员做更为严格的监督,具体负责的人员由赵扬直接指定。
为了应对将来可能的各种突发事件,该与当地的工程建筑商建立良好的联系,并使他们尽可能熟悉实验室的建筑设备与工作。
大型设备的相关使用管理人员需要接受专门的相关安全培训。
2.实验室清洁维护
实验室清洁维护由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直接管理,相关人事变动须及时通知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
所有清洁维护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并遵守下述“中心清洁维护安全准则”。
中心清洁维护安全准则
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离开实验区或进入卫生间或进入值班室;
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或上(卸)妆。以上事宜请于非实验区房间内完成;
未经实验人员许可严禁清洁任何工作台;
如果在清洁过程中发生任何意外,或者弄倒或打破任何瓶子、管子、罐子或设备部件,应立即告知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或任何一个实验人员;
严禁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对事故进行处理。不得用手拣拾破碎的玻璃,应该用刷子、镊子及畚箕。应遵循高级实验员的指示;
严禁进入任何有“限制进入”告示的房间,比如细胞间,除非被授权进入;
严禁清倒实验室内任何废液(物)缸,除非其上有标签或说明告知可以这么做。
五.中心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规定
1.实验室维护人员的安全培训计划
该类人员的培训计划需要一天到几天的时间,主要是对于那些通常没有接受过任何实验室培训的技术支持人员。这些人员可分为以下几组:
组I, 清洁维护人员:清洁打扫、废弃物的丢弃、清洗和准备玻璃和其他器皿、培养基和其他试剂的准备和消毒处理等;
组II, 实验室和设备维护人员:实验室维护、仪器维修等;
组III,其他人员:接受和分类实验室收到的病原物品、邮件,处理公共管理业务,邮件的打包和寄出、运输等。
课程内容:
微生物的性质及其如何造成危害;(全部组)
实验室的工作性质和范围;(全部组)
如何在实验室中避免感染;个人卫生、工作服、防护器具的使用、饮食;如何注意生物危险标志和限制型区域;(全部组)
消毒剂的使用和限制性;(全部组)
高压灭菌器和消毒设备的操作、控制和检测;(组I和组II)
酸处理器皿的清洗;(组I)
特别设备的危害,如生物安全柜、培养箱、冰箱、搅拌器和离心机;(组II)
在传送和接收样品时可能的危险,如何打开邮件和进行记录;如何打包感染性物品;在意外情况或泄漏发生且生物安全官员未到场前如何采取紧急措施;(组III)
化学、物理、机械、电气和生物方面的危险;(全部组)
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的职责:根据国家和当地法规确定实验室每个成员的权利和责任;报告记录事故和非常规事件;安全和消防预防措施;(全部组)
简单的紧急处理预案。(全部组)
2.实验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该类课程可在一周内完成。
课程内容
微生物的安全分类,在世界的不同区域可能有不同的标准;
实验室感染发生的原因和途径和感染的模式;
一些已知常见事故造成的感染,如意外的接触、样品溢出;以及如何预防和尽可能减少这些事故的发生;
由可空气传播的感染性颗粒引起的感染是如何造成的;
气溶胶的检测和控制,如何通过使用合理的技术和设备减少气溶胶及其造成的危害;
如何使用工作服,及脸部和眼睛的保护,个人卫生、免疫;
生物安全柜的正确使用;
在处理血液和体液样品时的常规注意事项;
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的基本原则和高压灭菌器和消毒装置的正确使用;
化学消毒法的限制和使用范围;
安全实验室设计的基本原则;
化学和致癌性物质的危害,化学通风橱的使用,及有害物品分析设备的使用;
电气和消防安全;
实验室事故的处理方式;
紧急处理预案;
感染性物品的邮寄和运输;
行为规范准则的检验,当地的法规,生物安全委员会及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的职责,信息的来源;
进出冷库的注意事项;
动物实验相关安全事宜;
在没有现代化工具(如停电时)的情况下如何工作。
3.生物安全工作组成员的培训
这主要是面向生物安全工作组的成员。该项目的培训需要5天时间。
课程内容:
对临床和研究型实验室合法的管理要求;国家关于职业性健康和安全管理的法律规定,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实验室管理层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责;行业协会的规则;
行为和指导方针的基本准则,安全或操作手册;实验室主管关于实验室用途和安全政策的说明;安全计划的执行;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和安全委员会的责任;
事故和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包括正常情况和紧急情况;
紧急处理程序:对事故或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
医疗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料,免疫和疾病记录;当怀疑出现实验室感染时的对策;
会导致异常行为及危害性后果的工作人员自身的问题;
防范对实验室和动物房的故意破坏行为;
主要的实验室事故:摄入危险物品、泄漏、破损,仪器相关的伤害:离心机、搅拌机,移液器、微生物学实验操作;
气溶胶:如何产生气溶胶的,相关的危害,如何用缝隙式串联取样器进行测量,HEPA过滤的原理和方法;
对个人卫生行为和使用防护服的监督和管理;
生物安全柜:分类、限制性、应采用何种类型的生物安全柜;安装和检测;使用培训;
实验室通风系统的设计和检测;实验室气压;废水处理和控制;洁净室;
消毒和灭菌的基本原则和应用范围;消灭细菌的过程;高压灭菌器及其控制;热电偶和指示剂的使用;
化学的和气体的消毒剂;效果检测;消毒原则;紫外线;
危险物品的包装、邮寄和运输;国家和国际相关法规;意外情况处理;
实验动物房:封闭和控制;与周围环境的隔离措施;
有害的化学试剂:操作和储存,危害临界值及其检测;
辐射危害:法规规定和控制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连锁措施,双人操作原则;
消防安全;
紧急情况处理预案;
紧急情况下人员和实验动物的撤离方案。
4.其他补充培训内容
该部分培训内容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生物安全的计划安排,第二部分关于如何从组织上保证生物安全。该部分的培训主要针对于重要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建设、维护、管理人员。要提供和准备相关的国家生物安全法规文件和实验室规划和建设规定的文件。该项培训计划需要2天的时间。
第一部分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用途安排和分配实验室空间、家具和永久性设备;
实验室维持服务的保证:水、气体、电气,当没有公共资源时如何选择替代资源;
卫生设施:洗手池、卫生间等;
通气措施,包括生物安全柜和化学通风橱的通气措施;
废弃物的处理:污染性和化学废品,高压灭菌器和消毒器的使用;
实验动物房的规划、密封和控制,对有害生物如节肢动物的防控;
对故意破坏行为的防范措施。
第二部分的内容:
安全工作组的职责和作用;
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的职责和作用;
医疗监督,免疫计划;
考虑采用一个详细的安全和操作管理手册,及如何适应实际的情况;
安全审察:如何进行安全检查及检查内容;
常规的安全维护,如消防安全等;
紧急情况处理预案。
六.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1.准备预案应注意的事项
预案应当提供如下情况下的操作程序:
- 预防自然灾害,例如火灾,洪水,地震以及爆炸
- 生物危害风险评估
- 事故发生时的处理和排除事故
- 有前提的人员和动物的紧急疏散
- 对于暴露于事发现场和受伤的人员的紧急医疗措施
- 对于暴露于事发现场的人员的医学检查
- 对于暴露于事发现场的人员的临床诊断
- 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完善该预案,如下的项目必须放在被考虑的范围内:
- 明确那些生物是高风险的生物
- 确定什么区域为高风险的区域,例如实验室,储藏间
- 明确那些人员可以进行有风险的操作
- 明确责任负责人以及他们的责任,例如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安全人员
- 预备紧急事故所需设备,例如防护服,消毒剂,排除污染的设施。
2.紧急情况的处理
意外刺伤、划伤
事故人员应当脱掉工作服,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清洗手和别的受伤部位,去医院,并且将导致受伤或者别的机体损伤的原因报告给相关的负责人。如果必要,需要向专业医疗人员咨询,并且按照他们的建议来处理。应当在事故人员的病历上作详细并且适当的记载。
意外摄入具有潜在危险的物质
事故人员应当脱掉工作服并且被送往医院。应当立刻将摄入的危险品报告给专业的医生,并按照医生提供的意见来处理。事故应及时准确报告给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应当在事故人员的病历上作详细并且适当的记载。
具有潜在危险的烟雾的释放(不是在生物安全操作柜内)
所有人员要立即撤离事故发生区域,而且要向暴露在事故发生区域的人员提供专业的医学建议。同时立刻通知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不允许任何人在一小时以内进入事故发生的房间,以让烟雾飘散并且大的颗粒都已落下。如果实验室的通风不畅,那么在24小时以内不可以进入事故发生的房间,并且房间外面应当挂一块禁止进入的标志。适当的时间以后,应当在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的监督下进行处理,处理人员必须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带上保护面具。
感染性物质的破损与泄漏
装有感染性物质的试剂瓶或其他容器在发生破损且感染性物质溢出时,应用布或者纸巾迅速盖住溢出的感染性物质。然后将这些物品浸泡在消毒剂中至少30分钟。用过的布或者纸巾以及泄漏出的物质应当及时被正确处理并清理干净,玻璃渣和容器碎片应该用镊子捡起。被污染的区域应当立即用消毒剂擦拭干净。如果用簸箕来清理了泄漏破碎的物质,则簸箕应该湿热灭菌或者浸泡于有效果的消毒剂中24小时。用来清理泄漏的布,纸巾和拖把应该丢入专门放置污染废弃物的容器中。在处理的过程中必须一直带着手套。
如果实验室内的记录纸或者别的打印的、手写的物品被污染了,其上的资料应该重新抄写记录下来,同时这些物品应当被放到专门用于处理污染废弃物的容器内。
没有密闭盖的装有潜在危险的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碎裂
如果当离心机正在运行的时候管子发生了碎裂或者可能发生了碎裂,应当立刻将离心机关掉,同时让离心机外盖着过30分钟。如果在机器停止后发现了碎裂现象,应当立刻将管子放回原处,同时将机器盖子盖上过30分钟。当以上两种情况发生时,必须立即通知生物安全工作组组长。
随后的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带结实的手套(例如厚橡胶手套),如果有必要再带上一层手套。用镊子或者用镊子夹着棉花将碎片挑出。
所有破损的管子、碎片、机器的转轴和转子都应当泡在无腐蚀性的消毒剂中放置24小时,或者湿热灭菌,所使用的消毒剂应当可以有效的杀死破碎管中的生物体。那些盖着盖子没有破的管子应当浸泡在另外一个装有消毒剂的容器中,并且在60分钟后回收。
离心机的离心槽应当用适当稀释过的相同的消毒剂擦拭,过夜后再用消毒剂擦拭一遍,后再用清水擦拭并晾干。
火灾,洪水以及别的自然灾害
应当请来消防人员或别的相关服务提供者共同完善该紧急事件预案。应当提前告知他们那些房间内有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物质。如果可能的话,安排这些人员参观实验室以使他们了解整个实验室的布局以及实验室内有什么东西是有好处的。
在洪水或者别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后,应当向当地的或者国家的紧急事故处理中心报告实验室或者包括实验室附近的建筑物内可能存在的危险。事故处理中心的人员只有在经过特殊训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才可以进入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培养基和别的有感染性的物质应当被收集到防漏的盒子或者是结实的一次性袋子内。如何进行救援或者最终处理都应当由当地权威的安全人士来决定。
恶意破坏行为
对恶意破坏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用加强实验的防范措施,如配备结实的门,并配上牢固的锁,而且要保证闲杂人员不可随意进出。同时需要在窗户上安装有防盗窗。恶意破坏行为发生后应当和别的紧急事故一样对待处理。
七.消毒和灭菌技术规范
术语定义
杀菌剂 可以杀死微生物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增殖的药剂
抗菌剂 一种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但不一定可以杀死微生物的物质。抗菌剂往往用在生物活体的表面。
生物杀灭剂 一个对于所有可以杀死单细胞微生物和多细胞微生物的药剂的通称。
化学杀菌剂 用来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品或者化学品的混合物
净化 指任何清除或者杀死微生物的操作。同样的术语可以用来指清除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以及具有放射性的物质。
消毒剂 用来杀死微生物,但是不一定可以杀死孢子的化学品或者化学品的混合物。消毒剂常常用在非活性的物体的表面上。
消毒 一种可以杀死微生物,但是不一定杀死他们孢子的化学的或者物理的处理方式。
灭菌剂 可以杀死微生物的化学药品或者化学药品的混合物。这个常常用来替代“生物杀灭剂”和“杀菌剂”。
灭菌 可以彻底的杀死或者清楚微生物以及他们的孢子的操作处理。
实验室物品的预清洗和清洗
在实际操作中,清洗是指清除可见的污垢和污染。通常有两种方法来清洗:(a)扫除或者用吸尘器吸走灰尘;(b)用含有肥皂或者去污剂的水擦拭或托地。在那些人或动物接触病原体污染几率大地地方,事后地消毒是必需的,同时每次都要预清洗,因为微生物会躲在尘土下,并且尘土会影响到化学杀菌剂的杀灭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经过预清洗才可以使消毒或灭菌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样的,许多杀菌物质都只能在预清洗过的物品上发生效力。预清洗的时候一定注意避免暴露在感染性实验材料前,而且事后必须使用适当的化学物品中和杀菌剂。常常我们在预清洗和消毒的时候使用一样的化学杀菌剂。
化学灭菌剂
许多化学药品都可以用作消毒剂和抑菌剂,而且现在各种商品化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也是越来越多。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合适的药品,并且按照厂家给的建议来储存、使用和处置。许多杀菌剂在高温下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在热带地区需要特别注意使用和储存这些化学药品,因为他们在炎热的条件下有效期将会大大的缩短。
许多杀菌剂对人和环境都有害。因此储存、使用和处置这些药品的事后一定要很小心。为了个人安全,推荐在稀释这些化学杀菌剂的时候带上手套、围裙还有眼罩。因此除了事故发生时的处理外,地板、墙壁、设备和家具的一般性清洗是不使用化学杀菌剂的。
下面有我们常用的各类化学杀菌剂,附有他们应用的一般信息和安全信息。除了特殊说明,杀菌剂的浓度表示为重量/体积(w/v)。表格10总结了氯水配制的杀菌剂的推荐稀释浓度。
氯水配制的杀菌剂的推荐浓度
污染较轻a | 污染较重b | |
必须的有效氯 | 0.1%(1 g/l) | 0.5% (5 g/l) |
次氯酸钠浓度(5% 有效氯浓度) | 20 ml/l | 100 ml/l |
次氯酸钙(70% 有效氯浓度) | 1.4 g/l | 7.0 g/l |
双氯氰尿酸钠粉末(60% 有效氯浓度) | 1.7 g/l | 8.5 g/l |
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药片(每片药对应1.5克有效氯) | 每升1片 | 每升4片 |
氯胺(25% 有效氯浓度) | 20 g/l | 20 g/l |
a 大块物体清理后。
b适合浸泡,例如浸泡物体或者在大块物体清除前。
氯(次氯酸钠)
氯是一种快速反应的氧化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效的杀菌剂。它常常作为漂白剂――次氯酸钠的水溶液――来卖,可以用水稀释,得到各种浓度有效氯的溶液。
氯,尤其是漂白剂中的,具有很高的碱性,对金属有很强的腐蚀性。有有机物质(蛋白质)存在的时候,它的活性会大大降低。用敞口的容器来储存原始漂白液或者稀释后的漂白液,特别是放置在高温环境下,会有氯气放出从而导致它的杀菌效力降低。多久换一次用来使用漂白液是由溶液的起始浓度,容器的种类(例如有没有盖子)和大小,使用的频率和方式,以及周围的环境共同决定的。一般来说,如果一天洗几次含有很多有机物质的材料,则需要每天换液,如果这些溶液很少使用,则可以贮存一周。
实验室通用的消毒剂应当含有1 g/L 的有效氯成分。比这浓的,含有5 g/L有效氯的溶液建议用来处理生物危险品的泄漏和用于有机物质含量很大的情况。含有5g/L有效氯成分的次氯酸钠溶液建议使用于类似Hantavirus,Lassa和艾博拉病毒引起的紧急情况。
作为常用的漂白剂的次氯酸钠溶液含有50 g/L的有效率成分,所以应当按1:50或者1:10稀释以分别得到终浓度为1 g/L和5 g/L的溶液。工业用的漂白剂往往次氯酸钠浓度达到120 g/L,所以使用的时候必须根据想得到上面提到的何种等级的溶液来决定。
小颗粒状或者片剂状的次氯酸钙(Ca(ClO)2)一般含有70%有效氯成分。置备的含有1.4 g/l或者7.0g/l小颗粒或者片剂次氯酸钙的溶液,分别含有1.0 g/L和5 g/L有效率成分。
漂白剂不推荐作为抑菌剂使用,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多用处的消毒剂使用,还可以用来浸泡非金属的材料。在紧急情况下,含有1-2mg/L有效氯的漂白剂也可以消毒水用来饮用。
注意。氯气具有很高毒性。因此,漂白剂只可以在通风良好的区域储存和使用。同样的,为了避免迅速释放氯气,漂白剂绝对不可以和酸混合在一起。许多含氯的产品都对人体和环境有害,所以不可以滥用以氯为基础物质的消毒剂特别是漂白剂。
双氯氰尿酸钠
粉末状的双氯氰尿酸钠(NaDCC)含有60%的有效率成分。置备的加有双氯氰尿酸钠粉末1.7 g/L或者8.5 g/L的溶液,分别含有1 g/L和5 g/L有效率成分。片剂状的双氯氰尿酸钠每片药片含有的有效率成分为1.5克。每升水放入1片或者4片药片,将会得到有效率浓度分别为1 g/L和5 g/L的溶液。粉末状或者片剂状的双氯氰尿酸钠十分容易并安全的储存。固体的双氯氰尿酸钠可以加到泄漏的血液或者别的有生物危害的液体中至少10分钟,然后才可以清理。随后才可以对受到影响的区域作进一步的处理。
氯胺
粉末状的氯胺一般含有25%的有效氯成分。氯胺释放氯的速度比次氯酸盐要慢。因此氯胺需要较高浓度才可以达到和次氯酸盐一样的效果。另一方面氯胺溶液不像次氯酸盐溶液那样容易与有机物质反应,而且20g/L的氯胺溶液即适用重污染的情况又适用于轻污染的情况。
氯胺溶液是无味的。然而浸泡于氯胺溶液的物品必须彻底的涮洗以去除添加在溶液中的大块氯胺T(甲苯磺酰基氯胺钠)的残渣。当稀释到有效氯浓度为1-2%的时候,氯胺溶液也可以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反应迅速的强氧化剂,常常有报导说可以用比漂白剂低的浓度达到同样的效果。为了得到实验室可以使用的有效的溶液,往往需要混合两种单独的化合物,盐酸(HCl)和亚氯酸钠(NaClO2)。稳定性是这种杀菌剂的一个重要限制条件,而且选择以这种物质为基础的商品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材料的试用性和腐蚀性问题。
甲醛
甲醛是一种在20℃以上时可以完全杀死任何微生物以及她们的孢子的气体。甲醛对朊病毒没有作用。他往往反应缓慢,而且需要一个超过70%的湿度条件。甲醛常常做成固体多聚物,多聚甲醛的薄片或者药剂,或者制成含有370g/L甲醛气体的溶液--福尔马林,其中还含有起稳定作用的甲醇100 ml/L。两种形态的物质都会在加热的时候释放出气体,用于净化和消毒类似安全操作橱和房间这样可以关闭的空间(具体参阅下面的当地环境消毒小节)。
甲醛(5%福尔马林的水溶液)可以用作为液体消毒剂。
注意。福尔马林被怀疑为致癌物质。它有刺激性的气味,而且福尔马林烟雾会刺激眼睛和粘膜组织。因此,福尔马林必须在有烟雾罩或者通风良好的地方储存和使用。在使用之前必须参照适当的化学安全操作规则。
戊二醛
和福尔马林类似,戊二醛(OHC(CH2)3CHO)也对植物性细菌,孢子,真菌和含脂或无脂病毒起作用。相对于福尔马林,它没有腐蚀性而且反应速度要快。但是杀死细菌孢子则需要好几个小时。该产品往往浓度为20g/L(2%),而且大多数的产品都需要在使用前加上产品附带的重碳酸盐混合物进行“激活”(调成碱性)。激活过的溶液可以重复使用1-4星期,这要根据产品种类、配方和使用的频率来具体决定。有些产品附带有指示计,只粗略的知道使用中的戊二醛溶液的活性水平。当戊二醛溶液变得混浊的时候,就必须加以抛弃。
注意。戊二醛具有毒性,并且对皮肤和粘膜组织有刺激性,所以绝对不可以直接接触。必须在有烟雾罩或者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不推荐将其喷雾或者用其溶液进行环境表面消毒。在使用之前必须参照适当的化学安全操作规则。
乙醇
酒精(C2H5OH)和2-异丙醇(异丙基乙醇,(CH3)2CHOH)具有相同的消毒性质。它们可以作用于植物性细菌,真菌和含脂病毒,但是对于孢子没有作用。对于无脂病毒的功效是不稳定的。为了达到最高的效力,它们常常被配制成浓度大约为70%(v/v)的溶液:比这高或者比这低的浓度都不能达到一样的杀菌效果。酒精水溶液的主要好处就是它们不会在被处理的物品上留下任何残渣。
与别的药品混合后的效力会比单独的酒精强,例如70%(v/v)酒精加上100g/L福尔马林和含有2g/L有效氯的酒精。70%(v/v)酒精水溶液常常用作皮肤,实验室的工作台的表面和生物安全操作橱的消毒,而且可以用来浸泡小件的外科手术器具。皮肤接触酒精的时间不要超过10秒,环境表面接触酒精不可超过3分钟。因为酒精会使皮肤变干燥,所以最好混合上润肤剂。当使用适当的洗手液清洗轻微污染的手不方便或者不可能的时候,推荐使用含酒精的东西擦手。然而,必须牢记,酒精对孢子是无效的,而且不能杀死无脂病毒。
酒精是易挥发和易燃的,一定不可以在明火周围使用。配制好的使用溶液要放置到合适的容其中,避免酒精的蒸发。酒精会使橡胶老化,还会溶解某些种类的胶。实验室中适量的酒精存货和储存对于避免除了消毒外滥用酒精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宗教原因,酒精在某些特定的领域的实用性是被限制的。装有酒精溶液的瓶子必须清楚的贴上标签,避免被高压湿热灭菌。
过氧化氢和高酸
像氯一样,过氧化氢(H2O2)和高酸都是很强的氧化剂,并具有广谱抗菌性。而且它们比起氯来对人和环境要安全的多。
过氧化氢往往提供为3%浓度的直接使用的溶液,或者是30%浓度的需要用无菌水稀释5-10倍体积的母液。然而这样的3-6%的过氧化氢溶液单独使用是反应缓慢、且有限的抗菌剂。现在的产品通过添加一些别的成分来稳定过氧化氢,提高杀菌作用并且减少腐蚀性。
过氧化氢可以用来消毒实验台或者生物安全操作橱的操作平台,而且浓一些的溶液适合用于对热敏感的医疗器械和牙科用具。利用过氧化氢或者高酸蒸汽来消毒热敏感的医疗器械或牙科用具需要专门的设备。
注意。过氧化氢和高酸可以腐蚀类似铝、铜、黄铜和锌这样的金属,还可以漂白织物、毛发、皮肤和粘膜组织。用它们消毒过的物体在接触眼睛和粘膜组织之前一定要彻底的冲洗干净。它们应当始终在远离热源,避免见光的地方储存。
局部环境消毒
实验室空间、家具和各种设备的消毒需要联合使用液态的合气状的消毒剂。表面的消毒可以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含有1 g/L有效氯的溶液适用于普通环境卫生,但是较浓的溶液(5g/L)推荐用来处理高危险的情况。用于环境消毒的时候,配有3%过氧化氢的溶液适合替代漂白剂溶液。
房间和设备可以通过加热多聚甲醛或者煮沸福尔马林来制造甲醛蒸汽熏。房间所有的开口(例如窗户,门等等)都应当在制造蒸汽之前封住。蒸汽应当使周围的温度至少21℃并且湿度为70%。
应当保持蒸汽与物体表面接触至少8小时。喷完雾熏,要彻底的通风后才可以允许人员的进入。在通风之前,任何人进入房间都要带上适当的呼吸器。气状的重碳酸铵可以用来中和福尔马林。
有人报道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蒸汽熏进行灭菌,但是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注意。甲醛很危险,是刺激性气体,还被怀疑是致癌物质。可以防护整个脸的带有空气罐的呼吸器应当准备。“2人”法则应当遵守。
生物安全柜的消毒
消毒一级和二级的操作柜,应该将适量的多聚甲醛(空气含有甲醛的终浓度位0.8%)放在电子加热盘上或者平底锅上(可以在柜外调整)。在操作柜中放置另一个电热盘或者平底锅,放上比多聚甲醛多10%以上的重碳酸盐。第二个锅上应当有一个可以迅速揭开的盖子(例如从外面连接一段绳子)。这样将会使没有中和完全的甲醛蒸汽量最少。如果湿度小于70%,则应当在用解释的带子(例如管带)封闭柜子之前往操作柜中再放置一个装有热水的敞口容器。如果柜子没有前下挡板,应当用厚塑料膜封住柜子前端,防止气体溢散到房间内。
有多聚甲醛的锅的开关打开,一小时以后,或者多聚甲醛全部变为蒸气候关闭。操作柜放置过夜。第二个锅应当在盖子拿掉后打开然后重碳酸盐就会挥发。当重碳酸盐挥发完后关掉电热盘,并且打开操作柜通风装置用重碳酸铵气体通风1小时。然后才可以打开操作柜前挡板(或者塑料膜),柜子就可以用了。
洗手和手部消毒
如果可能的话,只要对生物危险性材料进行操作都需要带上合适的手套。然而实验室人员正常的,适当的洗手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在操作生物危险性材料和动物后、上厕所后、离开实验室前和吃饭前一定要洗手。
一般情况下,使用普通肥皂和水洗手就可以充分的杀死细菌,当时建议在高危险的条件下,应当使用杀菌肥皂。必须整个手涂满肥皂,搓洗至少10秒钟,随后用干净的水冲洗干净,并且用赶紧的纸巾或毛巾擦拭干(如果可能的话,推荐使用吹干机)。
推荐使用脚踏式和肘碰式开关。如果没有的话,推荐关水龙头的时候用纸巾或毛巾包着,以防止洗干净的手再次污染。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如果适宜的洗手液不方便或不可以使用,带有酒精的擦手物事可以用来对轻微污染的手进行消毒。
热消毒和灭菌
加热是杀死病原体最常用的一种物理性方法。“干”热法不具有腐蚀性,因此实验室内的许多物品,只要承受得住160℃下恒温2-4小时,都应当用此法灭菌。火烤或者焚烧(见下文)也是干热法的一种形式。当使用湿热灭菌锅的时候,“湿”热法也很有效。
煮沸不能完全杀死微生物和病原体,但是它在别的方法(化学杀菌或消毒,高压湿热灭菌)无法使用或不方便使用的时候,是容易使用的灭菌方法。
灭菌后的物品应当在操作和储存时注意不要和以使用过的物品接触。
高压湿热灭菌
对于实验室材料来说,高压下的蒸汽(高压湿热灭菌)是最稳定和有效的杀菌方式。对于一般目的来说,下面的操作流程就可以保证装满的高压灭菌锅内的物品可以杀菌彻底:
- 134℃恒温3分钟
- 126℃恒温10分钟
- 121℃恒温15分钟
- 115℃恒温25分钟
装载高压灭菌器
待灭菌物应松散放于灭菌室以便蒸气进入和空气排出。袋子应能够使蒸气进入。
使用高压灭菌器的注意事项
遵守下列的规则可使操作高压容器的危险降到最低。
应把操作责任和日常维护分配到受过培训的个人,预防性的保养程序包括由合格的职员定期检查灭菌室、密封圈和所有的阀门和控制器。
蒸气应该是饱和的,不含腐蚀抑制剂和其他化学物质,这些可能污染正在灭菌的物品。
将要进行高压灭菌的所有物品都应装于容易排出空气和良好传热的容器中,灭菌室不应该被紧紧塞满,否则蒸气就不能均匀地接触装载物。
对于没有联锁安全装置(灭菌室升压后可以防止门被打开)的高压灭菌器,打开门以前应该关闭主汽阀使温度降到80℃以下。
即使高压灭菌器的温度降到80℃以下,操作者也应该在打开高压灭菌器时戴有合适的手套和头盔进行保护。
在每次例行监测高压灭菌器性能中,生物学指示剂或热电偶应置于装载物中间。定期将热电偶和记录装置置于“最差情况”的装载物中间监测灭菌器以确定恰当的操作周期非常必要。
排水筛选滤器(如果有的话)应该每天取出清洗。
处理
实验废物或者医学垃圾的处理涉及到许多方面,在制定和执行一个关于生物危险废物的操作、运输和最终处置的方案是,应当充分参考国家的和国际的规章,以及相关的最新文件。一般来说,焚烧后的灰烬可以交于当地专业人士当作一般性的垃圾处理。高压湿热灭菌后的废物可以露天焚烧或者在掩埋在许可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