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叶榕
桑科 Moraceae
Ficus hirta Vahl
别名:五指毛桃、猫卵子果、马草果、青冈果、大果佛掌榕、三指佛掌榕、短毛佛掌榕、掌叶榕、佛掌榕、大青叶、丫枫小树、大果粗叶榕、薄毛粗叶榕、全缘粗叶榕
保护等级:无危
识别特征: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纸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广卵形,长10-25 cm,边缘具细锯齿,有时全缘或3-5深裂,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浅心形或宽楔形,表面疏生贴伏粗硬毛,背面密或疏生开展的白色或黄褐色绵毛和糙毛,基生脉3-5条,侧脉每边4-7条;叶柄长2-8 cm。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上,球形或椭圆球形,无梗或近无梗,直径10-15 mm;雄花有柄,雄蕊2-3枚;瘿花花柱侧生,柱头漏斗形;雌花有或无梗。瘦果光滑,椭圆球形,花柱贴生于一侧微凹处,细长,柱头棒状。
产地分布:产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福建、江西。
生境:常见于村寨附近旷地或山坡林边,或附生于其他树干
用途:药用治风气,去红肿(植物名实图考)。《浙江植物志》称根、果祛风湿,益气固表。茎皮纤维制麻绳、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