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椰
棕榈科 Arecaceae
Roystonea regia (Kunth) O. F. Cook
别名:大王椰子(台湾木本植物志)、王椰、王棕
保护等级:无危
识别特征:乔木状,高10-20米。茎幼时基部膨大,老时近中部不规则膨大,向上部渐窄。叶羽状全裂,长4-5米,叶轴每侧羽片多达250片,羽片4列,线状披针形,先端2浅裂,长0.9-1米,宽3-5厘米,顶部羽片渐短而窄,中脉两侧具粗脉。花序长达1.5米,多分枝;佛焰苞2,开花前棒状,花后鞘状,外面1枚较短,长约为内面的1/2,先端具睫毛;雌雄同株。雄花长6-7毫米,雄蕊6,与花瓣等长。雌花长约为雄花之半;花冠壶状,3裂至中部。果近球形或倒卵形,长约1.3厘米,径约1厘米,暗红或淡紫色。种子1,歪卵形,一侧扁;胚乳均匀,胚近基生。花期秋末冬初。
产地分布:我国南部热带地区常见栽培。
生境:喜土层深厚肥沃的酸性土,不耐干瘦贫瘠,较耐干旱,亦较耐水湿。
用途:果实含油,可作猪饲料;树形优美,广泛作行道树和庭园绿化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