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肚竹

发布时间:2024-04-16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点击数:

佛肚竹

禾本科 Poaceae

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


别名:小佛肚竹

保护等级:无危

识别特征:竿二型:正常竿尾梢略下弯,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节间圆柱形,幼时无白蜡粉,光滑无毛,下部略微肿胀;竿下部各节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基部第一、二节上还生有短气根;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三、四节开始,枝上的小枝有时短缩为软刺。畸形竿节间短缩而其基部肿胀,呈瓶状;竿下部各节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带;分枝习性稍高,且常为单枝,均无刺,其节间稍短缩而明显肿胀。箨鞘早落,背面完全无毛,干时纵肋显著隆起,先端为近于对称的宽拱形或近截形;箨耳不相等,边缘具弯曲繸毛;箨舌边缘被极短的细流苏状毛;箨片直立或外展,易脱落。叶鞘无毛;叶耳卵形或镰刀形,边缘具数条波曲繸毛;叶舌近截形,边缘被极短细纤毛;叶片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

产地分布:产广东,现我国南方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生境: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

用途:本种常作盆栽,施以人工截顶培植,形成畸形植株以供观赏;在地上种植时则形成高大竹丛,偶尔在正常竿中也长出少数畸形竿。


最新文章

图片新闻